[1] |
韩建涛, 钱俊妮, 张婕妤, 庞维国. 创造力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积极情绪和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187-195. |
[2] |
谢莉, 金辉, 王志英, 叶桥键, 杨喜兰. 导师排斥感知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影响:科研自我效能感和科研焦虑的双向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33-841. |
[3] |
王治乔, 胡清芬. 什么是智力?成年人的朴素智力理论[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1): 144-152. |
[4] |
姚海娟, 仝娜, 张珊珊, 巩彦斌. 认知抑制对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3): 353-362. |
[5] |
尹奎, 孙健敏, 邢璐, 杨夕瑾. 研究生科研角色认同对科研创造力的影响:导师包容性领导、师门差错管理氛围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5): 557-564. |
[6] |
程丽芳, 胡卫平, 贾小娟. 认知抑制对艺术创造力的影响:认知风格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3): 287-295. |
[7] |
胡卫平, 韩葵葵.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1): 44-50. |
[8] |
张景焕, 满达呼, 刘桂荣, 张舜, 窦菲菲, 林崇德. 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会创造力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6): 595-603. |
[9] |
邢淑芬, 俞国良, 林崇德.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内隐智力理论及其与表扬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3): 255-259. |
[10] |
张景焕, 刘翠翠, 金盛华, 吴琳娜, 林崇德. 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1): 54-58. |
[11] |
郑信军, 岑国桢. 内隐与外显倾向性道德敏感的关系及其预测源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3): 54-60. |
[12] |
黄四林, 林崇德. 中学教师创造力内隐观的调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24(1): 88-93. |
[13] |
胡卫平, 胡耀岗, 韩琴. 青少年语文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22(3): 70-74. |
[14] |
申继亮, 王鑫, 师保国. 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与发展特征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1(4): 28-33. |
[15] |
张向葵, 孙天威, 缴润凯. 阅读障碍学生创造力特征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20(2):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