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5-15
    上一期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2~5年级小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轨迹
    李赛男, 王亚丽, 袁小源, 刘妮娜, 赵淑萍, 闫国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05-312.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01
    摘要 ( )   HTML ( )   PDF (88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阅读知觉广度是指读者在一次注视时能够获得有效信息的范围。以往研究中,系统探讨不同年级小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实验尚不多见。本研究使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小学2~5年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轨迹。通过要求所有被试阅读一般通用材料(即二年级水平材料)以及与年龄相匹配的材料,考察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结果发现当所有年级均阅读一般通用材料时,二年级的阅读广度为注视点右侧2个汉字,三到五年级为3个汉字;当阅读年龄匹配材料时,所有年级的阅读知觉广度均为右侧2个汉字。本研究结果说明,材料难度调节小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本研究为构建汉语儿童阅读的眼动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对于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背景线索对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影响:积极信息和非循环解释信息的作用
    张璟, 刘格格, 曹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13-32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02
    摘要 ( )   HTML ( )   PDF (111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如何有选择地采信他人提供的信息、获取知识,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194名5~9岁儿童,采用冲突信息源范式,考察儿童在不同问题情境中,先前背景线索(社会性线索和认识性线索)对其选择性信任的影响。社会性线索以包含效价的评价性信息(积极/消极)来界定,认识性线索以包含因果关系的解释性信息(循环解释/非循环解释)来界定。结果表明:(1)儿童存在背景线索偏好,在社会性线索中,更多选择相信积极信息;在认识性线索中,更多选择相信非循环解释信息;(2)两类偏好线索同时呈现,在涉及因果关系的问题情境中,5岁儿童已经倾向于选择有非循环解释背景线索的信息提供者;在涉及评价的问题情境中,直到9岁,儿童才有倾向性地选择有积极效价背景线索的信息提供者,9岁前的选择是随机的;(3)在缺乏先前背景线索的问题情境中(命名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儿童对两位信息提供者的选择是随机的。结论:儿童对两类背景线索的利用呈现出不同的年龄发展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会依据背景线索与问题情境的相关性,灵活地做出信任决策。
    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
    邓宇泽, 杨佳奇, 朱芷滢, 王烨晖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22-331.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03
    摘要 ( )   HTML ( )   PDF (168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之间的相互预测关系,使用社会情感能力量表、师生关系量表以及同伴提名的方式,对2776名四年级学生进行间隔两年的两次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社会情感能力呈双向预测关系;(2)小学生的同伴接纳与社会情感能力呈双向预测关系,小学生四年级时的同伴拒绝可负向预测六年级的社会情感能力;(3)小学生四年级时的同伴接纳与同伴拒绝可显著预测六年级的师生关系。研究揭示了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之间复杂的预测关系,对促进小学生学校人际关系和社会情感能力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师幼互动质量与儿童发展的领域内和跨领域关联——基于国内外45项实证研究的元分析
    李莉, 李倩倩, 阮世芳, 张云运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32-34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04
    摘要 ( )   HTML ( )   PDF (181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厘清师幼互动特定质量与儿童发展不同领域之间具体存在哪些领域内和跨领域关联以及各自的关联程度,本研究对国内外45项实证研究(含570个效应量)进行了元分析。结果显示:组织支持与执行功能、教学支持与语言发展之间均存在领域内显著正相关;情感支持和组织支持与语言发展、情感支持与数学发展之间均存在跨领域显著正相关。调节效应分析发现,以上五组关系在中国样本、非低收入家庭样本、纵向研究设计和幼儿园大班时的相关程度更高。以上结果证实了组织支持和教学支持与儿童发展之间主要是领域内关联;情感支持与儿童学业发展的跨领域关联最强,但未发现与社会性发展的领域内关联;以上关系大多会受到样本地区、样本家庭背景和所处教育阶段的调节。这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探究师幼互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机制以及师幼互动质量干预或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大学生新目标投入能力、自我损耗与幸福感的关系:生命意义感的调节作用
    胡心怡, 陈英和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48-35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05
    摘要 ( )   HTML ( )   PDF (1474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新目标投入能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促进效果,以及自我损耗和生命意义感在其中的作用,采用新目标投入能力量表、自我损耗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简明抑郁—幸福感量表的幸福感分量表,对702名大学生进行间隔8周的追踪测量。结果表明:(1)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新目标投入能力既能够通过降低自我损耗来提升幸福感,也能够缓冲自我损耗对幸福感的影响;(2)生命意义感在新目标投入能力和自我损耗之间的双向路径上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新目标投入能力仅能够降低生命意义感较高的大学生的自我损耗;在低自我损耗大学生群体中,只有高生命意义感的大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新目标投入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新目标投入能力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并对培养大学生的目标调整能力具有一定启示。
    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的纵向联系:情绪弹性和师生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
    胡莹莹, 杨一鸣, 王文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57-36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06
    摘要 ( )   HTML ( )   PDF (214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探讨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情绪弹性、师生关系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采用整群抽样在我国六省市十一所学校选取829名中小学教师,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在表层行为与职业倦怠间,情绪弹性起纵向中介作用,并通过师生关系起链式中介作用;在深层行为与职业倦怠间,仅师生关系起纵向中介作用;在自然行为与职业倦怠间,情绪弹性、师生关系分别起纵向独立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且独立中介效应量无显著差异;(2)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在纵向中介模型中“T1深层行为→T2职业倦怠”和“T1自然行为→T2职业倦怠”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有效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供有力证据与重要实践启示。
    教与学心理
    音-义连接经验对自然拼读教学法效果的影响
    姜莹, 盖笑松, Jenny Thomson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68-37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07
    摘要 ( )   HTML ( )   PDF (217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英语母语国家的英语语音教学中,越来越多引入了英语母语国家的自然拼读教学法。然而,缺乏先前音-义连接经验的非英语母语者能否从这种形-音对应训练中同等获益呢?为了检验非英语母语者中音-义连接经验对拼读教学法效果的影响,以120名四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三水平(前置音-义连接训练组作为实验组,前置首音辨别训练组作为积极对照组,无前置训练组作为消极对照组)被试间实验设计,考查了拼读法训练效果。结果发现,在前置训练中建立起单词音-义连接的儿童从随后的拼读法训练中受益更多,表现出更强的单词拼读能力,并且在新词材料中表现出了近迁移效应。该结果提示在汉语母语者中引进自然拼读教学法的局限性以及解决思路。
    师生关系与儿童数学焦虑的双向关系:一项纵向研究
    马敏, 雷媛, 张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77-38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08
    摘要 ( )   HTML ( )   PDF (117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师生关系与小学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纵向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选取 221名三、四年级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两轮追踪研究。结果发现:第一轮的数学焦虑负向预测第二轮的积极师生关系;第一轮的积极师生关系通过积极应对方式负向预测第二轮的儿童数学焦虑;第一轮的消极师生关系与第二轮的数学焦虑无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积极师生关系与儿童数学焦虑存在纵向的相互影响,这为从师生关系和应对方式的角度干预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脱贫内生动力对贫困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
    谢莉, 金辉, 王志英, 胡宇飞, 杨喜兰, 席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86-39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09
    摘要 ( )   HTML ( )   PDF (185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自我控制在脱贫内生动力与贫困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脱贫内生动力量表、学习投入量表、自我控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江苏省2所高校54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脱贫内生动力正向预测学习投入;(2)自我控制在脱贫内生动力与贫困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调节了脱贫内生动力通过自我控制影响学习投入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后半路径。本研究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心理健康与教育
    COVID-19疫情压力对青少年生命史策略的影响及其行为表现
    罗玉晗, 徐梓婧, 周晴, 杨政乾, 柯李, 王耘, 陈福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398-40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10
    摘要 ( )   HTML ( )   PDF (207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生命史理论,个体在COVID-19疫情压力下对自身生命史策略的调整是其适应性的表现之一。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以3所初中的8、9年级共1125名(男生:51.2%, T1时年龄:14.30±0.73)初中生为被试,开展两次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疫情后青少年快生命史策略水平显著升高,并且疫情压力越大,个体越倾向于快生命史策略;(2)快生命史策略的水平在疫情压力影响内化问题行为水平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影响外化问题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水平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快生命史策略的变化在疫情压力影响三类行为变化中均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初步揭示了疫情压力对快生命史策略的影响及其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作用。
    代际间的暴力传递——父母虐待对儿童欺负行为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
    谭德琴, 丁菀, 宋省成, 吴伟, 蔺秀云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410-41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11
    摘要 ( )   HTML ( )   PDF (203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问卷法对897名小学儿童进行间隔半年的三次追踪测试,考察父母身体虐待、心理虐待对儿童三种欺负行为的跨时间影响,儿童欺负行为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和父母虐待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T1时的父母身体虐待可以显著增加T2时儿童的三种欺负行为;T2时的父母心理虐待可以显著增加T3时儿童的三种欺负行为;(2)小学生三种欺负行为随年龄增长均呈递减趋势,男生在三种欺负行为的初始水平上显著高于女生;(3) 较高的父母身体虐待和心理虐待对同一时刻小学生三种欺负行为的减少具有阻碍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虐待对儿童三种欺负行为发展的影响,验证并深化了暴力循环理论的内涵,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提供了参考。
    感知父母婚姻冲突与中学生攻击行为:积极心理资本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作用
    周姿言, 赵智睿, 徐敏, 刘雨佳, 常松, 辛素飞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420-42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12
    摘要 ( )   HTML ( )   PDF (121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感知父母婚姻冲突与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机制,本研究采用感知父母婚姻冲突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攻击行为问卷对19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感知父母婚姻冲突、积极心理资本、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攻击行为均呈显著相关;(2)感知父母婚姻冲突分别通过积极心理资本、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和积极心理资本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链式中介作用对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预测作用。基于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本研究揭示了感知父母婚姻冲突与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
    初中生焦虑症状对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影响:错失恐惧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序列中介作用
    刘采梦, 苑广哲, 丁絮, 冯康泓, 黄茗瑜, 林锦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427-43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13
    摘要 ( )   HTML ( )   PDF (143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初中生焦虑症状、错失恐惧、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的关系,对494名初中生进行半年的追踪测量。交叉滞后模型结果表明:T1的焦虑症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T2的问题性手机使用,而T1的问题性手机使用对T2的焦虑症状预测不显著。进一步的序列中介结果表明:焦虑症状不仅可以直接预测问题性手机使用,还可以通过错失恐惧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序列中介作用,间接预测问题性手机使用。这一发现为未来的干预研究提供了建议,即焦虑症状的上升会增加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可能性,对错失恐惧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干预可能会有效降低问题性手机使用的发生。
    学校人际关系与血清素系统多基因累积遗传风险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曾子豪, 胡义秋, 刘双金, 彭丽仪, 杨琴, 王宏才, 何震, 姚星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436-44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14
    摘要 ( )   HTML ( )   PDF (178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抑郁的人际关系理论与进化模型,采用问卷法和DNA分型技术,对525名青少年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调查,选取关键变量学校人际关系,挫败感和血清素系统多基因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抑郁的影响。结果显示:(1)学校人际关系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2)挫败感在学校人际关系对青少年抑郁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多基因风险评分(Polygenic Risk Score, PRS)调节同伴关系和挫败感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PRS得分的增加,挫败感对青少年的影响增强,斜率增加,有着更高的抑郁风险;同伴关系对抑郁的影响表现出类似情况,斜率绝对值增加,负向预测加强,即抑郁得分更低,支持差别易感性模型;(4)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TPH2基因rs4570625多态性G等位基因是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候选基因,且相比单基因研究,多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抑郁的解释力和稳定性更强。
    父母直升机教养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基本心理需求的纵向中介作用
    凌宇, 李嘉琦, 胡小晋, 陈雨凌, 李丹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5, (3):  448-45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5.03.15
    摘要 ( )   HTML ( )   PDF (1312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591名大一新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追踪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和手机依赖的发展趋势,并对基本心理需求在直升机教养与手机依赖发展间的纵向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1)大一新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呈线性下降,手机依赖呈线性增长; (2)父母直升机教养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水平; (3)直升机教养通过基本心理需求的初始水平对手机依赖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起间接作用。结论:大一新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呈线性递减的趋势,手机依赖呈线性递增的趋势;直升机教养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初始水平,并且能够通过基本心理需求的初始水平对其手机依赖的发展起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