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1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1-01-15
    论文
    5~14岁儿童对亲社会行为认知的研究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1-7. 
    摘要 ( )   PDF (2311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问题的提出道德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虽然为确定儿童道德认知水平提供了一个基本构架,但不能具体反映儿童对各种道德现象的认知水平。因而,要深入了解儿童道德认知规律,必须对各种具体的道德认知现象进行研究。亲社会行为是道德行为的一种,儿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涉及道德评价、道德动机等方面。了解儿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我们解释许多儿童道德行为的机制,也可以为教育工作引导儿童开展合作、分享、援助等多种形式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依据。
    关于青年期自我评价开放性的研究
    申凤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8-15,7. 
    摘要 ( )   PDF (2775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的判断。将这种判断真实地展现给他人的程度与范围,便是自我评价的开放性,它直接影响着人际间的互动与沟通。对自我评价开放性的发展研究有助于把握青年期自我的变化规律,这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研究。本文拟在借鉴国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我评价的内容、开放对象、年级、性别四个方面确认我国青年期自我评价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分析自我评价开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青年期自我变化的动力性原因。
    亲子关系研究模式的结构分析
    王坚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16-21. 
    摘要 ( )   PDF (1445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领域内,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一般指对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作用和规律的探讨与调查分析,该类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家庭交往,以及家庭教育的实质与效果,及其对儿童各方面成长的影响作用。我国近年来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使传统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激励着有关研究者的深入探讨。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的模式结构也日趋复杂。本文在博览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亲子关系研究的各类模式加以概括与分析,旨在揭示各类模式的特点与利弊,为广大研究者改进家庭关系研究的漠式与方法,提供某些思路与借鉴。
    二战后的美国发展心理学
    刘力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22-26. 
    摘要 ( )   PDF (2547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在广泛领域中进行了许多重要研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课题有:儿童教养技巧与父母——儿童间的相互作用,早期经验对人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儿童智商与遗传因素,印刻与关键期,婴儿的实验研究,知觉与语言的发展,知觉学习,人格与性别角色的个体差异的发展,老年心理,垂死和死亡过程等。上述研究课题使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心理发展观上,从预构论、预定论和经验论转向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在理论倾向上,从行为主义倾向转向认知倾向;在研究方法上,从描述性常规研究转向实验研究;在研究领域上,从单纯的儿童发展研究拓宽到生命全程发展研究。本文拟围绕这些课题和转折对战后美国发展心理学作一简要述评。
    国外简单加减法研究的进展
    李秀荣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27-30,21. 
    摘要 ( )   PDF (255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本世纪初开始,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就一直致力于儿童数学学习特别是加减法学习的研究(Buswell & Judd,1925),这项研究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丰富和发展普遍心理学的原理,其二是指导数学教学。由于加减法问题具有结构严谨、内容清晰、较少受其它知识影响的特征,因而人们常以它为研究材料,从中可以获得有关人类基本认知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另一方面,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最一致的目的都包含着教学。早期的研究是建立在将学习定义为外部环境的直接产物的基础上,大多数的研究都把注意力放在排列简单加减法作业的难度和描述影响解题行为的外部因素上。
    社会测量法简介
    程曦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31-36. 
    摘要 ( )   PDF (1703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随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特别是社会性交往研究日益受到各国儿童发展研究者的重视,社会测量法作为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儿童同伴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社会测量法作一简要介绍。
    论跨文化发展心理学
    王亚同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37-42. 
    摘要 ( )   PDF (266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跨文化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跨文化心理学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而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年龄的个体行为表现或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成果有助于解释人类行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有助干区别在文化依赖和文化独立两种情况下产生、发展的行为,还有助于揭示影响儿童如何仿效成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结构,宗教、经济状况等。跨文化发展心理学可以为社会科学和生理科学提供具体的证据以验证它们的理论假设或预测,这种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消除民族中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偏见,也可以促进普通心理学的发展研究。
    中小学生智力水平、性格类型与人缘关系的相关研究
    宋广文, 李寿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43-45. 
    摘要 ( )   PDF (121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群体生活中,个体人缘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智力活动的进行及个性的发展。那么,影响一个人人缘关系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国内外有关性格类型的研究趋向于认为,内倾型的不善言辞,不善交际;而外倾型的较擅长言语表达,善于交际。善于交际是否就意味着人缘关系好呢?为此,我们对中小学生智力水平、性格类型与人缘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找到影响中小学生人缘关系的因素,并为改进对中小学生的人格教育提供初步的心理学依据。
    有关幼儿数能力研究资料三则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46-46. 
    摘要 ( )   PDF (1549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elman 根据她与同事的研究,提出婴幼儿计数的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分别是:〈1〉1-1原则(The one-one Principle)这条原则说明,幼儿在计数时是连续地把一个数字,而且是一个不同的数写安排给要计数的每一个项目。首先出现的项目为“1”,其次出现的为“2”,依次类推完成整个计数过程,在使用这条原则时要求,不能跳跃任何一个要计数的项目,也不能对一个项目重复计数,也不能重复使用一个数字,而且在计数完最后一个项目时就应停止。研究发现2岁半到3岁的儿童对该原则可能有一些掌握。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
    吴昌顺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47-50,26. 
    摘要 ( )   PDF (250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lling)和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二十世纪兴起的心理保缝的重要学科,它们虽有区别,也有共性,都是通过心理学的方法(主要以言语商谈的程序进行)对轻度机能性心理失常的人咨询和治疗,使其情绪、人格或行为发生改变,达到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认识,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的目的。这门学科在我国历史很短,但近来也有蓬勃之势。然而在普教部门却远未引起重视,更谈不上有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保健的理论,许多尚处于自发阶段。因此有必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吸取我国古代和发达国家有关论著的合理部分,总结出一些科学的规律和方法,以指导青少年心理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小学儿童心理障碍状况调查和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周瑞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51-54. 
    摘要 ( )   PDF (2248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孩子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缝全状态。”小学儿童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健康与否,对儿童身体健康、身体发育、精神文明和学习影响极大,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也极大。所以,重视和增进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发展、毕业心理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一件大事,务必引起广大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小学生创造才能培养的整体实验研究
    香厂路小学整体实验课题组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55-60,45. 
    摘要 ( )   PDF (1814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组织爆炸”、信息剧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和人类智力的今天,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才,以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是时代摆在我们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当前教育改革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已把培养新一代的创造才能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不少学者已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我们在这方面也曾进行过一些基础理论研究。但是,由于该课题的复杂性和我国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开展该方面研究的时间较短,有许多问题都有待探讨和解决。
    改善认知结构的一种方法—认知结构的工具丰富法
    哈里·帕索, 丁献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61-64,42. 
    摘要 ( )   PDF (261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弗尔斯坦工具丰富法(FIE),是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哈达萨—维佐—卡那达研究所的勒文·弗尔斯坦及其同事所构思和设计的干预性课程。它在重建智弱儿童的认知结构、提高社会文化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潜力上,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学习潜力量表(LPAD)是测量个体学习潜力的创造性方法,它取代诊断性测验的静态目标,力求动态地测量个体的认知可变性,即通过学习引起变化的能力。学习潜力量表和弗氏工具丰富法,通过直接矫正已确定的认知缺陷,提供了探讨测量认知缺陷来源和改变落后学习者智力操作的方法。弗尔斯坦认为,在传统的智力测验上成绩不佳,是由于一系列的认知缺陷造成的。
    沉痛悼念朱智贤教授
    《心理发展与教育》编辑部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1):  65-65. 
    摘要 ( )   PDF (452KB) (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内外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忠诚党员、从教62年的杰出教育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智贤先生,于1991年3月5日凌晨一时三十分因心性猝死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作为他的学生,我们的悲痛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朱智贤教授,字伯愚,江苏省赣榆人,1908年12月31日出生。1928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写过许多儿童教育论著。1930年被保送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任心理学和数育学教师。1936年春,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帝国大学任研究员,并准备攻读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放弃攻读博士学位,毅然返回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