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9-15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抑制差异与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的关系:信息相关度的作用
    贾丽娜, 阴晓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09-61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01
    摘要 ( )   HTML ( )   PDF (836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个体抑制控制能力与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的关系以及信息相关度在其中的影响,135名年龄范围在18~25岁的被试通过大学校园广告招募自愿参加了实验。研究采用直接衡量个体抑制能力的实验任务对被试进行了分组,同时在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的范式中进一步区分了信息的不同相关度。结果发现,个体抑制能力的差异导致了错误信息更正的差异,高抑制能力组能够较好地更正之前的错误信息,而低抑制能力组的更正效果随信息相关度的不同而变化。结果提示抑制过程的失败也取决于信息相关度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的提取失败解释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验依据并细化了已有的理论解释,为教育教学中知识的更正过程提供了支持与借鉴。
    长期经历父母体罚儿童的自发推理特点
    刘仕凡, 张蓉, 王美芳, 方永超, 赵建设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16-62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02
    摘要 ( )   HTML ( )   PDF (110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采用探测词再认范式考察了长期经历父母体罚儿童的自发推理特点。实验1发现,当呈现既隐含特质又隐含情境的行为句子时,无论体罚组还是对照组儿童均自发地使用特质对他人行为进行推理。实验2借助隐含积极或消极特质的行为句子,考察体罚经历和情绪线索对儿童自发特质推理的效价效应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体罚组儿童在愤怒线索下表现出自发特质推理的积极偏向,而在中性线索下没有进行自发特质推理;对照组儿童无论在愤怒还是中性线索下均未进行自发特质推理。上述结果表明长期父母体罚经历会对儿童自发推理产生重要影响。
    亲子关系与CLOCK基因rs1801260多态性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交互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
    刘倩文, 高晗晶, 王振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25-63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03
    摘要 ( )   HTML ( )   PDF (107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探讨了亲子关系与CLOCK基因rs1801260多态性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交互影响及性别的调节作用。以694名学前儿童(M年龄= 5.06岁,SD = 0.87)及其父母为测试对象,收集儿童的唾液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由儿童父母填写亲子关系和儿童亲社会行为量表。研究结果发现,亲子亲密与亲子冲突对亲社会行为的主效应显著。亲子冲突、CLOCK基因rs1801260多态性和性别三重交互影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即与携带C等位基因的男孩相比,携带TT基因型的男孩在低亲子冲突下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在高亲子冲突下则表现出更少的亲社会行为。但亲子冲突与CLOCK基因rs1801260多态性对女孩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机制提供了证据。
    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同伴选择效应和同伴影响效应: 受欢迎程度和感知欺负行为接受度的作用
    张金凤, 刘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36-64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04
    摘要 ( )   HTML ( )   PDF (101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追踪设计,对四川省719名小学生进行间隔半年的两次调查,旨在考察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同伴选择效应和同伴影响效应以及受欢迎程度和感知欺负行为接受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间欺负行为的同质性来源于同伴影响而非同伴选择;(2)在同伴选择过程中,个体受欢迎程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3)在同伴影响过程中,个体受欢迎程度的调节作用边缘显著,受欢迎程度高的个体的欺负行为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4)在同伴影响过程中,感知欺负行为接受度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强调了同伴影响在小学生欺负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受欢迎程度和感知欺负行为接受度在同伴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初中生认知与情感幸福感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向燕辉, 马丽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45-657.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05
    摘要 ( )   HTML ( )   PDF (321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围绕初中生认知和情感幸福感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以483名初中生为调查群体,进行3次追踪测查。得出以下结论:(1)认知幸福感和积极情感均呈线性增长趋势,消极情感呈线性下降趋势;(2)性别显著预测认知幸福感和情感幸福感的初始水平,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显著预测积极情感和认知幸福感的初始水平和增长速率,学业成绩显著预测认知幸福感和情感幸福感的初始水平及情感幸福感的增长速率;(3)家庭支持对认知幸福感和情感幸福感均存在显著影响,而朋友支持倾向于影响认知幸福感,他人支持倾向于影响积极情感和认知幸福感。该研究促进了对我国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发展趋势的理解,并为基于认知和情感的视角提升该群体的幸福感提供重要实证支持。
    父母积极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冯雪珂, 窦凯, 唐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58-66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06
    摘要 ( )   HTML ( )   PDF (106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采用纵向追踪设计对广州市3所中学(初一和高一)共1000名学生的父母积极教养(T1)、亲社会同伴(T2)、风险倾向(T2)和亲社会冒险行为(T1/T2)进行调查(2个时间点,间隔半年),考察父母积极教养与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亲社会同伴的中介和风险倾向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 父母积极教养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2) 亲社会同伴在父母积极教养与亲社会冒险行为间发挥中介效应;(3) 相比于低风险倾向者而言,积极教养通过促进亲社会同伴交往影响亲社会冒险行为的间接效应在高风险倾向青少年中更为显著。结果揭示了亲社会同伴交往是父母积极教养促进高风险倾向青少年从事亲社会冒险行为的中介机制。
    社会排斥与大学生恶意创造力的关系: 应对方式和攻击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李娇娇, 徐碧波, 袁海龙, 尹锡杨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67-67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07
    摘要 ( )   HTML ( )   PDF (94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考察社会排斥与恶意创造力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攻击性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社会排斥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Buss-Perry攻击量表和恶意创造力行为量表对广东省三所高校的8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排斥正向预测恶意创造力;(2)消极应对方式和攻击性在社会排斥和恶意创造力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3)积极应对方式和攻击性在社会排斥和恶意创造力间的链式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社会排斥对大学生恶意创造力影响的内在机制。
    心理健康与教育
    母亲抑郁与幼儿社会适应: 母亲的悲伤反应与亲子冲突的中介作用
    朱晶晶, 张珍珍, 李燕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75-68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08
    摘要 ( )   HTML ( )   PDF (1317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上海市两所幼儿园的205名3~6岁幼儿为被试,探讨了母亲抑郁与幼儿社会适应的关系,并考察了母亲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悲伤反应和亲子冲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幼儿情绪问题,显著负向预测幼儿亲社会行为;(2)母亲的悲伤反应在母亲抑郁与品行问题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亲子冲突在母亲抑郁与幼儿多动分心和品行问题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母亲抑郁与情绪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的悲伤反应和亲子冲突在母亲抑郁与幼儿多动分心、情绪问题以及品行问题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但效应量较低。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母亲抑郁对幼儿社会适应影响的内在机制。
    小学生自我控制、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李文辉, 王迦乐, 祖静, 李婵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87-694.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09
    摘要 ( )   HTML ( )   PDF (1448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小学生自我控制、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与纵向预测作用,采用交叉滞后的分析方法,以沈阳市某实验小学440名3~5年级的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间隔半年的追踪研究。结果主要发现:(1) 自我控制T1对孤独感T2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 孤独感T1对社交焦虑T2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孤独感在自我控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到跨时间的完全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可以降低其孤独感,孤独感的降低则可以进一步地缓解其社交焦虑。
    同伴拒绝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纵向关系: 学校资源和性别的作用
    王玲晓, 郭明宇, 徐俊彦, 常淑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695-705.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10
    摘要 ( )   HTML ( )   PDF (1339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同伴提名表、学校资源量表和儿童行为调查表教师报告版调查1169名初一学生(M七年级 = 12.59岁, SD = 0.52),对其开展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探讨同伴拒绝与青少年一年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学校资源与性别在两者关系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家庭居住地和前一时间点的外化问题行为后,同伴拒绝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一年后的外化问题行为;(2)学校资源和性别分别调节同伴拒绝与一年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具体而言,同伴拒绝正向预测低学校资源青少年一年后外化问题行为及同伴拒绝正向预测男生一年后外化问题行为;(3)学校资源对同伴拒绝与一年后外化问题行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表现为,在高学校资源水平时,同伴拒绝不能预测男生一年后的外化问题行为。结果揭示了学校资源对遭受同伴拒绝男生的外化问题行为具有保护作用,提示为那些同伴处境不利男生提供一定的学校资源十分必要。
    青少年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基于潜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
    洪德帆, 徐逸杰, 胡茜, 张嘉瑛, 黄莹莹, 毛然, 陈静, 蒋索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706-71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11
    摘要 ( )   HTML ( )   PDF (177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探讨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采用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友谊质量问卷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传统校园受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均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意念;(2)抑郁情绪在传统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调节了抑郁情绪在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关系间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高友谊质量下,网络受欺凌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更强,符合反压力缓冲模型,但友谊质量无法调节抑郁情绪在传统受欺凌与自杀意念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提示,校园受欺凌是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友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但高友谊质量也可能与更高的抑郁情绪有关。研究结果对青少年抑郁及自杀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失独父母的社区支持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艾美杉, 刘玺, 王大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720-728.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12
    摘要 ( )   HTML ( )   PDF (1370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失独群体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可能面临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来自外部社区的支持非常关键。研究一以北京心灵家园的27位失独父母为样本,通过访谈和编码的方式分析了失独群体的社区支持来源、类别及感受;研究二以297名失独老人为对象, 采取问卷法比较了主客观社会支持和失独群体心理健康的关系。质性访谈结果表明,失独群体接受的社区支持形式包括物质、情感、服务三类,主要支持来源为政府、社区服务人员以及其他失独人员,其中政府支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量化研究结果发现,在客观支持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联性上,社区支持不显著而家庭支持显著;在主观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上,社区支持和家庭支持都有显著关联,且都能中介客观家庭支持的预测效应。总的来说,社区支持对于失独家庭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应鼓励政府和社会继续为失独群体提供帮助;同时在此过程中,失独老人的主观感受应该得到重视。
    受教育水平能促进农村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吗?——安全感和年龄的作用
    刘啸莳, 曹中平, 俞俊杰, 莫碧波, 吴芸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729-736.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13
    摘要 ( )   HTML ( )   PDF (1151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众多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对个体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对于二者的关系是否在农村中老年群体中稳定的存在,以及具体的心理机制为何尚无定论。本研究考察农村中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安全感的中介效应和年龄的调节效应。采用问卷法对1080名45~80岁的农村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受教育水平、安全感和身体健康两两正相关;安全感在受教育水平和身体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受教育水平经由安全感影响身体健康的中介作用受年龄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全感对身体健康有更强的预测作用。研究启示,为提升农村低教育水平人群的身体健康,可以将他们安全感体验作为干预的切入点,尤其对于年龄更大的老年人而言。
    理论探讨与进展
    从累加到类型视角:儿童期逆境对个体神经生理发展的影响
    谢明珺, 孙佳宁, 肖家乐, 弓鑫钰, 林丹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737-749.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14
    摘要 ( )   HTML ( )   PDF (165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儿童期逆境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广泛且深远的影响,是发展心理学和发展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评述了儿童期逆境研究的理论取向的发展脉络, 并着重梳理了儿童期逆境影响个体大脑结构与功能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现有实证研究结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儿童期逆境影响个体发展的整合模型,指出未来研究应兼顾多种理论取向,多系统、多角度、多层面地研究逆境对个体神经生理及发展结果的影响,并在探索逆境特征的影响、关注逆境作用的跨文化差异或一致性以及识别逆境产生消极影响过程中的保护性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化。
    社会工作记忆训练及其迁移效应
    杨运梅, 赵丽华, 李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5):  750-760.  doi: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24.05.15
    摘要 ( )   HTML ( )   PDF (1073KB) (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接收大量的社会性信息,在大脑中暂时加工和处理这些社会信息的记忆系统被称为社会工作记忆。社会工作记忆不是固定不变的,除了成熟因素的影响,它还可以通过适应性的训练来提高。社会工作记忆的训练效果不仅可以迁移到基础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还能迁移到个体的社会适应性行为。社会工作记忆训练主要采用朋友姓名特征词和面孔刺激,然而前者定制材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不适用于大样本研究;后者加工处理难度较大,不适用于儿童研究。相比之下,生物运动刺激不仅可以传达丰富的社会性信息,适用年龄范围也更广。基于训练的迁移效应,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将其应用到特殊学校教育领域,如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以改善他们的核心症状、社会工作记忆缺陷和生物运动识别困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