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故事评定法分析了3~6岁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结果表明:①此年龄段的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开始考虑攻击性行为的条件与方式;②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受到言语侵犯时的攻击性行为;③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的年龄差异突出表现在5岁与6岁之间.④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实验班幼儿,对攻击性行为比非实验班幼儿评价得更消极.
中图分类号:
[1]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50-259. [2] Boulton MJ,Smith P K.Bully/victim problems in middle school children:stability,self-perceived competence,peer perceptions and peer acceptance.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4,12,315-319. [3] Smith P K.The silent nightmare: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in school peer groups.The Psychologist,1991,4,243-248. [4] 张文新,武建芬,程学超.儿童欺负问题研究综述.心理学动态,1999,(3),37-42. [5] 王美芳,张文新.中小学中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2),1-4. [6] 李俊.3~9岁儿童攻击性行为调查.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4),43-46. [7] Bjorkqvist K L,Lagerspetz K M J,Kaukiainen A.Do girls manipulate and boys fight?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regard to direct and indirect aggression.Aggressive Behavior,1992,18,117-127. [8] Macoby E E,Jacklin C N.Sex difference in aggression:A rejoinder and reprise.Child Development,1980,51,964-980. [9] Parke R D,Slaby R G.The Development of Aggression,In E.M.Hetherington(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4:Socialization,personality,and social development.New York:Wiley,1993. [10] 张文新,张福建.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4),18-22. [11] 陈国眉,冯晓霞,庞丽娟著.学前幼儿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10-312. [12] 赵敏,沈琴芳,陈宪.4~6岁幼儿独立性发展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7,10(3),11-17. [13] 霍力岩,雷玉华,张燕编著.幼儿的交往.华夏出版社,1994,188. [14] 吴琦.德国幼儿园的年龄混合班.幼儿教育,2000,(2),30. [15] 骆艾琳.中国幼儿教育与"蒙氏教法"——访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博士.早期教育,2000,(5),4. |
[1] | 颜志强, 周可, 曾晓, 徐惠, 朱晓倩, 张娟. 学前期儿童执行功能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认知共情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788-797. |
[2] | 高子惠, 焦雨, 王曦, 刘肖岑. 电子绘本文字的动静态呈现方式对幼儿阅读体验和学习效果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17-824. |
[3] | 王英杰, 栾金鑫, 李燕. 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亲子冲突的中介作用和母亲正念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02-709. |
[4] | 张文洁, 范增, 黎蕾, 刘毅, 钟毅平. 接受对象的常规行为与资源需求对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465-472. |
[5] | 牛湘, 冉光明. 同伴关系与幼儿问题行为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473-487. |
[6] | 刘双, 李梅, 冯晓杭, 张向葵. 幼儿掌控动机与能力关系的纵向研究:任务类型与气质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161-172. |
[7] | 王英杰, 张刈, 张美霞, 李燕. 母亲正念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正念养育和亲子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184-191. |
[8] | 刘晓洁, 李燕. 母亲感知的共同教养对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626-634. |
[9] | 张和颐, 洪秀敏. 家庭认知环境与0~3岁婴幼儿发展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2): 178-185. |
[10] | 王薇, 贡德英, 程春, 陈科, 李永鑫, 闫晶晶. 5~7岁自闭症谱系障碍幼儿数感的特点[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6): 818-825. |
[11] | 刘田田, 李燕, 李有嘉, 姜新苗. 父母协同教养与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关系:亲子关系和同胞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5): 638-647. |
[12] | 周思妤, 王艺卓, 李晓巍. 幼儿园新教师学历与离职意向的关系:入职适应、工作满意度的多重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5): 675-682. |
[13] | 贺晓玲, 陈俊, 刘灵, 张甜. 3~5岁幼儿职业声望垂直空间、大小双重隐喻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4): 457-464. |
[14] | 李占星, 朱莉琪. “它”是所有者吗?幼儿对所有权主体的理解[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4): 465-471. |
[15] | 郑晨烨, 黄焰, 王静梅, 姜存对, 卢英俊. 面孔线索对4~6岁幼儿真人与卡通面孔记忆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4): 472-4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