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1998, Vol. 14 ›› Issue (4): 32-36.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初中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

方晓义, 郑宇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 出版日期:1998-10-15 发布日期:1998-10-15
  • 基金资助:
    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 Online:1998-10-15 Published:1998-10-15

摘要: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为被试,通过学生对父母抚养方式的报告来探讨父母的抚养方式。结果发现:(1)父母抚养方式之间除惩罚严厉外其余维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父母对男孩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行为明显多于女孩;父母抚养行为无明显的年级差异;(2)父母抚养方式存在较为一致的四种类型。在四种类型中,积极型的父母抚养方式所占比例最高;除父亲抚养方式类型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外,母亲抚养方式类型的性别差异,以及父母亲抚养方式类型的年级差异均不明显;(3)父母抚养方式存在较不一致的现象。

关键词: 初中生, 抚养方式

[1] 岳冬梅等:父母抚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
[2] 张津萼等:父母抚养方式问卷试用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
[3] 钱铭怡等:青少年人格与父母抚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3.
[4] 姚本先: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2.
[5] 张莉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3.
[6] 佟焕哲等:4-7岁儿童性格与父母文化素质、家庭教育关系的调查研究,江西教育科研,1989,2.
[7] 万云英等:优差生学习行为模式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的比较,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3.
[8] 陶沙、林磊: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
[9] 林磊: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4.
[10] 刘金花:上海父亲育儿态度和观念的代际比较,心理科学,1995,4.
[11] 芦永莉:小学教师、父母教育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博士论文,1998.
[12] Berndt,T J(1979):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onformity to Peer and Paren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5: 608-616.
[1] 秦瑶, 彭运石.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同伴接纳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03-113.
[2] 吴晓靓, 盖笑松, 李晓天, 顾婷玉, 王宏. 家庭经济压力与初中生幸福感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和控制感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77-886.
[3] 陈颖, 张野, 韩娜, 王凯. 校园排斥对初中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相对剥夺感与自我控制的序列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87-894.
[4] 周晓慧, 刘妍希, 陈欣, 王一集. 父母教育卷入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校内人际关系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91-701.
[5] 冯全升, 周宗奎, 孙晓军, 张艳红, 连帅磊. 负性生活事件与初中生内化问题: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与同伴依恋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419-428.
[6] 刘志国, 齐冰, 李亚平, 王润洲, 崔佳, 宋耀武. 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基于内/外参照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68-76.
[7] 肖雪, 郭磊, 赵永萍, 陈富国. 累积生态风险与初中生受欺凌的关系模式:心理弹性的调节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648-657.
[8] 严益霞, 刘颜蓥, 丁芳. 心理理论与社会互动方式对初中生社会善念发展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4): 485-494.
[9] 李蓓蕾, 高婷, 张莉莉, 周楠, 邓林园. 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态度与学生欺凌行为的关系——学生欺凌态度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3): 348-357.
[10] 周宗奎, 曹敏, 田媛, 黄淳, 杨秀娟, 宋友志. 初中生亲子关系与抑郁:自尊和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6): 864-872.
[11] 任萍, 魏一, 孟晓哲, 秦幸娜, 王璇. 受欺负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悲伤、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6): 873-881.
[12] 吴鹏, 张琪, 王杨春子.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5): 719-726.
[13] 赖燕群, 连榕, 杨琪, 牛更枫. 家庭功能与初中生欺负行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5): 727-734.
[14] 潘彦谷, 张大均, 李知洋. 亲子和同伴依恋对初中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个人中心分析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4): 558-567.
[15] 陈英敏, 高玉洁, 邓秋月, 彭淼, 高峰强. 初中生羞怯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1): 46-5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