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6, Vol. 22 ›› Issue (4): 91-96.
张向葵1,2, 柳杨2, 田录梅2
ZHANG Xiang-kui1,2, LIU Yang2, TIAN Lu-mei2
摘要: 采用自编问卷以714名城镇中年人为被试,考察了认知评价与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社会政策变化对中年人造成的心理感受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积极的。(2)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1] 辞海编委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 Frieze I H.Boolwala J.Coping with Unusual Stressors:Criminal Vietimization.In M.Zeidner & N.S.Endler(Eds.).Handbook of Coping:Theory.Research.Application(1996) pp.303-321. [3] 陈树林,郑全全,黄鑫.社会应激,认知心理因素和抑郁症的关系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 8(3):126-128. [4] 俞晓静,张巍,沈晓红.SARS焦虑水平与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70. [5] 池丽萍.认知评价在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中介还是缓冲.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30-35. [6] Manne S,Glassman M.Perceived control,coping efficacy,and avoidance coping as mediators between spouses' unsupportive behaviors and cancer patients' psychological distress.Health Psychology,1998,19(2),155-164. [7] Rotter J B,Phares E J.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A case history of a variable.American Psychologist,(1990) 45:489-493. [8] 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2),167-171. [9] 陈嵘等.云南贫困学生心理控制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5),388-389. [10] 张向葵,吴晓义.文化震荡及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2),438-442. [11] 楚序平,刘剑.当代中国重大事件实录.北京.华龄出版社,1993. [12] 焦润明,张春艳,王家会等.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1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4] 张向葵,丛晓波.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东北师大报(哲学社会学版).2004,02,119-126 [15] Lazarus R S,Folkman S.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 (pp.287-327),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4. |
[1] | 张丽, 潘霈霖, 牛梓瑜, 马敏. 安静自我:基于平衡和成长视角的理解[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88-297. |
[2] | 颜志强, 周可, 曾晓, 徐惠, 朱晓倩, 张娟. 学前期儿童执行功能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认知共情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788-797. |
[3] | 鲍振宙, 储怡佳, 王帆, 柳希希. 校园欺凌中的“袖手旁观”:校园氛围、学校联结和道德推脱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580-589. |
[4] | 彭海云, 盛靓, 王金睿, 周姿言, 辛素飞. 2001~2019年我国青少年孤独感的变迁: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449-456. |
[5] | 徐富明, 黄龙. 贫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132-139. |
[6] | 汪玥, 张豹, 周晖. 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和积极重评的跨时间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692-702. |
[7] | 何安明, 万娇娇, 惠秋平. 手机依赖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学业倦怠的中介作用和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3): 391-398. |
[8] | 王旭, 刘衍玲, 林杰, 刘传星, 魏灵真, 邱涵宇. 亲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2): 263-271. |
[9] | 马利, 王滔.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对家长亲职压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1): 126-133. |
[10] | 张光珍, 梁淼, 梁宗保.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追踪研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6): 800-807. |
[11] | 唐辉一, 陈倩, 吴俊华. 大学生社会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5): 735-742. |
[12] | 周莉, 耿靖宇, 王兴超, 雷雳. 基本需要在导师排斥感知与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2): 222-229. |
[13] | 韩黎, 袁纪玮, 龙艳. 苔花盛开如牡丹?农村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2): 266-274. |
[14] | 王艳红, 叶丽媛, 李府桂, 周明洁. D型人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三个时间点调查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1): 120-127. |
[15] | 辛素飞, 岳阳明, 辛自强. 1996至2016年中国老年人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6): 753-76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