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8, Vol. 24 ›› Issue (3): 53-57.

• 认知与社会性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身体自我认知对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张林, 邓小平   

  1.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 浙江, 315211
  • 出版日期:2008-07-15 发布日期:2008-07-15
  • 作者简介:张林,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E-mail:zhanglinmip@sohu.com.
  • 基金资助:
    宁波市人事局4321人才工程项目;宁波大学心理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Impacts of Parenting Style, Physical Self on Gender Role Development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ZHANG Lin, DENG Xiao-ping   

  1.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Zhejiang 315211
  • Online:2008-07-15 Published:2008-07-15

摘要: 采用问卷法对26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身体自我认知对高中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从总体上,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呈现出双性化发展的趋势;(2)母亲干涉保护,身体自我的力量、体育活动和自尊对男生的男性气质影响显著,而母亲温暖理解和身体自我的灵活对男生的女性气质影响显著;(3)身体自我的自尊会促进女生的男性气质特点,身体自我的力量对女生的女性气质有负向作用,身体自我的外表对女生的女性气质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身体自我, 性别角色

Abstract: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264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explore impacts of parenting style,physical self on gender role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s a whole,boys tended to be more of androgynous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2) the protection and interfere from mothers,strength and sports and self esteem of physical self affected significantly boys' masculinity,whereas boys' feminin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warm and understanding from mothers and the flexibility of physical self; (3) the self esteem of physical self impacts girls' masculinity; the strength of physical self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girls' femininity; the appearance of physical self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girls' femininity.

Key words: parenting style, physical self, gender role

中图分类号: 

  • B844.2
[1] 俞国良,辛自强.社会性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88-309.
[2] Bem S L.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74,42(2):155-162.
[3]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等.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32(1):99-104.
[4] 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8-91.
[5]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3-4.
[6] 王莉.国外关于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90-297.
[7]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20(3):67-71.
[8]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41-368.
[9] Robinson著,王丹宇译.性别角色:男性气质、女性气质和双性气质的测量.见杨中芳等编: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M].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721-807.
[10] 杨剑.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的介绍与修订[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83-86.
[11] 陈红.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24-28.
[12] 汪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订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
[13] 刘红,张维杰.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初步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5):100-104.
[1] 秦瑶, 彭运石.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同伴接纳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03-113.
[2] 刘思含, 伍新春, 王歆逸. 父母教养方式的潜在类别及其与青少年学习投入和焦虑症状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673-682.
[3] 赵纤, 王志航, 王东方, 袁言云, 尹霞云, 黎志华. 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性别及父母教养方式异质性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23-332.
[4] 高峰, 白学军, 章鹏, 曹海波. 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97-108.
[5] 谢云天, 史滋福, 尹霖, 兰洛. 中国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业成绩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3): 366-379.
[6] 李婷, 张又文, 李玥漪, 黄峥. 坚毅力的代际传递: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2): 207-215.
[7] 李文福, 贾旭卿, 李功迎, 张庆林.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5): 660-667.
[8] 吴鹏, 张琪, 王杨春子.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5): 719-726.
[9] 赖燕群, 连榕, 杨琪, 牛更枫. 家庭功能与初中生欺负行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5): 727-734.
[10] 罗世兰, 张大均, 刘云艳.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1): 26-33.
[11] 彭自芳, 傅纳, 张新杰. 父母冲突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教养方式和情绪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6): 668-676.
[12] 王亚丹, 孔繁昌, 赵改, 张星杰, 周博, 唐凤, 周宗奎.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感恩:心理特权和观点采择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4): 422-429.
[13] 雷丽丽, 冉光明, 张琪, 米倩文, 陈旭. 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3): 329-340.
[14] 李永占.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一个链式中介效应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5): 576-585.
[15] 罗蕾, 明桦, 田园, 夏小庆, 黄四林.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2): 164-17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