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9, Vol. 25 ›› Issue (1): 108-113.
刘毅1, 吴宇驹2, 邢强1
LIU Yi1, WU Yu-ju2, XING Qiang1
摘要: 采用问卷法以743名中小学在职教师为被试研究了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影响职业倦怠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教师的工作特征、学生等压力源能有效预测教师职业倦怠。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压力源从工作特征过渡到社会特征。②教学效能的调节作用因教师不同的人口学分布而异,其中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体教学效能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效应也不同。③个体教学效能表现出线性调节作用,一般教学效能表现出曲线调节作用,两种调节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不同的压力源。
中图分类号:
[1] 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234-238. [2] Cherniss C.Staff burnout:Job stress in the human service(pp.162-171).Beverly Hills,CA:Sage,1980. [3] Lee R,Ashforth B E A.Meta-analytic examination of the correlat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job burnou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6,81(2):123-133. [4] 刘荣.简论教师的压力及解决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增刊):43-45. [5] 唐贵芳.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7):97-100. [6] 刘荣.教师职业压力与健康状况研究述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8-124. [7] 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56. [8]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cognitive view(pp.291-300).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1986. [9] 陈寒,周国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自我调节之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教育科学,1999(2):38-40. [10] Shahid N B,Bulent M,Simon J B.Just entrepreneurial enough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ntrepreneurship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market orientation a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1):9-17. [11] 石林.职业压力与应对.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91-296. [12] 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3):82-86. [13]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学报,1995(2):159-165. [14]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15] 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get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 51(6):1173-1182. [16] Clarke D.Neuroticism:Moderator or mediator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 and depression?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4,37:245-258. [17] 罗晓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研究.心理科学,2000(6):741-743. [18] HING FUNG TSUI.General and resource class teachers'feeling of personal efficacy and attitude towards classroom collaboration.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1995,16(4):365-377. [19] 吴国来,王国启.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能感综述.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74-77. |
[1] | 张陆, 孙山, 游志麒.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学业压力的影响:睡眠质量与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79-287. |
[2] | 王鑫强, 李金文, 卢红燕, 赖正伟, 李佳源. 择偶优劣势对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择偶价值感的中介及自尊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64-73. |
[3] | 魏华, 丁慧敏, 陈武, 郝兴风, 熊婕. 父母低头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压力的中介作用与年龄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14-121. |
[4] | 樊香麟, 崔英锦. 客体化身体意识与女大学生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外貌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会文化压力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122-131. |
[5] | 姚计海, 蒋雨含, 邹弘晖. 教师教学自主权与教学反思的关系:心理授权和职业承诺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42-849. |
[6] | 杨振芳. 工作支持对乡村教师工作激情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多重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50-858. |
[7] | 吴晓靓, 盖笑松, 李晓天, 顾婷玉, 王宏. 家庭经济压力与初中生幸福感的关系:歧视知觉的中介作用和控制感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77-886. |
[8] | 王英杰, 栾金鑫, 李燕. 母亲养育压力与幼儿焦虑的关系:亲子冲突的中介作用和母亲正念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5): 702-709. |
[9] | 岳鹏飞, 张嘉鑫, 白学军. 生活事件与中学生学业拖延: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2): 228-235. |
[10] | 黄杰, 朱丹, 杨澳. 实习初期教师职业认同的发展轨迹及其与主动性人格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40-47. |
[11] | 李星凯, 武峻生, 姚筱彤, 刘映珊, 任杰, 陈穗清. 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焦虑的关系:育儿压力的中介作用与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77-84. |
[12] | 邓林园, 高诗晴, 王婧怡, 李蓓蕾. 新冠疫情期间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和抑郁: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121-131. |
[13] | 傅雪薇, 孙佳宁, 肖家乐, 王浩森, 林丹华. 父母感知的家庭压力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父母心理攻击和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635-647. |
[14] | 黄潇潇, 张宝山, 俞国良. 日常小团体多样性与老年人身体症状的关系:团体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压力感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5): 729-738. |
[15] | 李玉华, 王桐, 刘悦, 俞劼, 林崇德.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4): 513-5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