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1996, Vol. 12 ›› Issue (4): 18-22,34.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

张文新1, 张福建2   

  1. 1.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2. 山东教育学院教管系
  • 出版日期:1996-10-15 发布日期:1996-10-15
  • 基金资助:
    济南市科委资助项目《独生子女攻击性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成果之一

张文新1, 张福建2   

  1. 1.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2. 山东教育学院教管系
  • Online:1996-10-15 Published:1996-10-15

摘要: 采用行为取样的方法,对242名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为期10天的现场观察,共获得有效行为样本339件.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中班和大班幼儿攻击同性别同伴的次数显着多于攻击异性同伴;(2)引起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各种起因的次数分布存在极显着的差异,但各种起因的次数在三个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上的分布不存在显着差异;(3)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大班儿童的敌意性攻击多于工具性攻击.

关键词: 攻击性行为, 学前儿童, 现场观察, 行为取样

[1] 张文新、程学超、苗逢春(1995),儿童对伤害情境的认知与反应倾向关系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第18卷,第3期,153-157
[2] Dodge,K.A.&Coi,J.D.(1987).Social-informaton processing factors in reactive and proactive aggression in Children' speergroup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3,1146-1158
[3] Hartup,w.w.(1974),Aggression in Childhood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American Psychologiest,May,1974
[4] Parke&Slaby(1983),Development of aggression,in P.H.Mussen(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willy&Sons Publishing Company,568-570
[5] Shaffer,D.R.(1994).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325-358
[6] Shantz,D.W.(1986),Conflict,aggression and peer status-An observational study,Child development,57,1322-3-1332
[7] Shantz,U.C.(1987),Conflicts between children,Child Development,58,238-305
[1] 冷欣怡, 苏萌萌, 李文玲, 杨秀杰, 邢爱玲, 张湘琳, 舒华. 家庭环境与农村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8-18.
[2] 颜志强, 周可, 曾晓, 徐惠, 朱晓倩, 张娟. 学前期儿童执行功能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认知共情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788-797.
[3] 白荣, 闫嵘, 王千, 李叶, 邢淑芬. 学前儿童执行功能与问题行为的关系:情境和性别的特异性[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1): 35-44.
[4] 张光珍, 梁淼, 梁宗保.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追踪研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6): 800-807.
[5] 占淑玮, 杨宁, 赵必华. 留守学前儿童接受性语言能力与社会退缩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6): 834-844.
[6] 王英杰, 李燕, 吴凡. 家庭功能与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依恋回避和社交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1): 76-83.
[7] 张凡, 赵德懋, 刘霞, 白荣, 张明亮, 邢淑芬. 父母教养与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的共同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6): 659-667.
[8] 李倩倩, 姚力宁, 梁金军, 邢淑芬. 电视暴力对不同外倾性气质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差异化影响——“一般攻击模型”与“催化剂模型”的理论之争[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5): 545-554.
[9] 于晓, 王红梅, 陈英和, 刘瑞曙, 韩瑽瑽, 韩敏, 张涵, 刘静. 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学前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4): 385-393.
[10] 姚力宁, 高金帆, 贺立竞, 高鑫, 崔慧欣, 邢淑芬. 睡眠时间参数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6): 710-718.
[11] 王静梅, 张义宾, 郑晨烨, 卢英俊, 秦金亮. 3~6岁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发展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1): 1-10.
[12] 陈丽君, 王欣, 赵陵波, 陈昕, 王益文. 面孔二态性对学前儿童信任行为的影响——来自人格标签的解释[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5): 513-522.
[13] 张润竹, 赵一萌, 秦荣彩, 王振宏. 学前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与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1): 1-9.
[14] 梁宗保, 胡瑞, 张光珍, 邓慧华, 夏敏. 母亲元情绪理念与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相互作用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4): 394-401.
[15] 牛玉柏, 时冉冉, 曹贤才. 学前儿童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与符号数学能力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2): 129-13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