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有关儿童行为问题的测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我国小学生特点的《儿童注意缺损多动障碍量表》。经过预测后的修订,组成正式量表。共计34个题目,施测于5所普通小学1-6年级的433名被试。因素分析结果验证了本量表五个因子的存在,即:注意力缺损、多动、冲动、唤醒不足、角色管理失控行为,从而验证了最初的结构预想。本研究着重考察了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其中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9202-.9448之间,总量表的再测信度为.8902。对量表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的检验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中图分类号:
[1] R.A.Barkley Hyperactive Children:A Book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1982,P12 [2] 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第135页,243页. [3] 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
[1] | 顾红磊, 温忠麟. 多维测验分数的报告与解释:基于双因子模型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4): 504-512. |
[2] | 陈光辉, 孔艳红.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对儿童皮质醇分泌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5): 532-538. |
[3] | 罗杰, 周瑗, 陈维, 潘运, 赵守盈. 大五人格测验在中国应用的信度概化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1): 121-128. |
[4] | 张娟, 程刚, 王智, 张大均. 大学生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的内隐和外显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6): 668-675. |
[5] | 陈朝阳, 马兵兵, 马婷, 张锋.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玩家人性化知觉水平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6): 561-569. |
[6] | 李小平, 闫鸿磊, 云祥, 陈陈. 作为情境变量的移情对暴力态度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5): 466-473. |
[7] | 陈浩彬, 汪凤炎. 大学生智慧内隐认知的实验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4): 363-370. |
[8] | 何安明, 刘华山, 惠秋平. 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1): 23-30. |
[9] | 李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成果[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6): 670-672. |
[10] | 金颖, 刘翔平, 兰彦婷, 张功, 李开强. 反馈对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错误监控能力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4): 359-364. |
[11] | 魏华, 张丛丽, 周宗奎, 金琼, 田媛. 媒体暴力对大学生攻击性的长时效应和短时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5): 489-494. |
[12] | 王静, 金盛华. 创造者与大学生群体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比较[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4): 57-62. |
[13] | 李峰, 余娜, 辛涛. 小学四、五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的编制——基于规则空间模型的方法[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3): 113-118. |
[14] | 辛自强, 张莉. 基于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的数学应用题表征能力测验[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1): 34-40,53. |
[15] | 胡清芬, 辛自强, 张莉, 张丽. 儿童图形表征能力测验编制的初步报告[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24(1): 113-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