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 ›› 2003, Vol. 18 ›› Issue (2): 57-63.
金盛华1,2, 田丽丽2
JIN Sheng-hua1,2, TIAN Li-li2
摘要: 用问卷法对7省市958名中学生的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具有较高的总体生活满意度;(2)男生在身心状况和学习状况两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高一学生在物质生活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在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二,在学习状况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三,在社会发展与国际政治领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高三;(3)价值观中的金钱权力、法律规范家庭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各因子对物质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中的法律规范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中的人际关系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和外貌自我对身心状况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中的法律规范、家庭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中的人际关系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和外貌自我对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中的金钱权力、法律规范、家庭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中的理想自我、人际关系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对学习状况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价值观中的金钱权力、法律规范、家庭、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和自我概念中的学习能力自我对社会发展与国际政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1] Shin D C, Johnson D M. 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78,5,475-492. [2] Bender T. Assessment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G. Phye (ed.), Handbook of Classroom Assessment: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djustment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1997,199-225. [3] Veenhoven R. Bibliography of Happiness: 2472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Subjective Appreciation in Life. Rotterdam, Netherlands: RISBO, 1993. [4] Huebner E S, Drane W, Valois R. 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2000, 3,281-292. [5] Ash C, Huebner E S. Environmental events and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 of adolescents.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1, 3,320-336. [6] Man P. The influence of peers and parents on youth life satisfaction in Hong Ko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91,24,347-365. [7] Shek D T L. The relation of family functioning to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hool adjustment, problem behavior.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997, 158,467-479. [8] 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1,46-51. [9]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10]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2,3,336-338. [11] 池丽萍,辛自强.幸福感: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27-32. [12] 项曼君,吴晓光,刘向红.北京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报,1995,4,397-399. [13] 郑立新,陶广放.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2,105-107. [14] 邵韵平.学习障碍与正常学习儿童主观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2,104-105. [15] 金盛华,黄光成.现代社会挑战与教育变革导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6,39-46. [16] 辛志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及其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17] 王才康.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2,214-215. [18]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聚焦新生代——第一次未成年人现状调查报告.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9] 陈树林,王义强,赵国秋.杭州市中学生价值观调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3,200-202. |
[1] | 陆信哲, 王智, 李勇, 王玢莹. 父母暴力暴露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纵向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31-239. |
[2] | 苑媛, 梁周健, 张丽. 结构性校园氛围与中学生抑郁: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6): 869-876. |
[3] | 刘志国, 齐冰, 李亚平, 王润洲, 崔佳, 宋耀武. 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基于内/外参照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68-76. |
[4] | 王小凤, 燕良轼, 丁道群. 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良心的影响:特质自我控制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4): 566-575. |
[5] | 王旭, 刘衍玲, 林杰, 刘传星, 魏灵真, 邱涵宇. 亲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和心理素质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2): 263-271. |
[6] | 程可心, 游雅媛, 叶宝娟, 陈志忠. 家庭功能与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2): 272-278. |
[7] | 徐嘉, 谢宝国. 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性别与性别平等观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4): 584-591. |
[8] | 程翠萍, 黄希庭. 个人取向勇气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问题解决和求助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1): 60-67. |
[9] | 薛璐璐, 姜媛, 方平. 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1): 92-100. |
[10] | 彭自芳, 傅纳, 张新杰. 父母冲突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教养方式和情绪安全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6): 668-676. |
[11] | 吴漾, 武俐, 牛更枫, 陈真珍, 刘丽中. 微信朋友圈使用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负面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4): 486-493. |
[12] | 赵旭, 彭茂滢, 杨娟. 内隐品质/外貌自我概念对内隐自尊的预测—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3): 296-303. |
[13] | 李大林, 黄梅, 陈维, 吴文峰. 生活事件对初中生抑郁的影响:自尊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3): 352-359. |
[14] | 顾婷玉, 盖笑松, 王国霞, 刘芳晴. 高中生价值观对学校投入的影响:未来目标和动机内化程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1): 68-75. |
[15] | 陈旭, 张大均, 程刚, 胡天强, 刘广增. 教师支持与心理素质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6): 707-7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