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问卷法对200名1—10岁儿童的父母进行调查,探讨其家庭教育观念的一般特点。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儿童的家长均把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心以及学校对孩子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看作是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遗传和环境都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方面,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同;在对儿童的培养方向上存在性别差异。本文还讨论了父母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认识问题。
[1] 关颖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4期 [2] 林磊等,母亲教育方式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第4期。 [3] Baumrind D, Child care practices anteceding three patterns of preschool behavior. Genetic Psychology Monographs, 75, 43一88, 1967. [4] Maccoby, E. E.&Martin, J. A.,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Mussen P. H. (Series Ed.)&Hetherington E. M. (Vol.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4.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1-100,1983 [5] Baumrind D, Rearing competent children. In W Damon ( Ed.),Child development today and tomorrow.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89. [6] Sampson R and Laub J, Urban poverty and the family context of delinquency; A new look at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a classic study. Child Development, 65, 523-540, 1994. [7] Sprinthall N A and Collins W A, Adolescent psychology(2nd ed.).New York; Addison-Wesley,(1995). [8] Van der Slik, F. W. P. Parental Child-Rearing Values: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Mutual Influences of Spouses, paper presented in 14th Biennial Meetings of ISSBD, Quebec, 1996. |
[1] | 章洁敏, 陶云, 杨舒涵, 陈睿.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及其方法述评[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98-304. |
[2] | 银小兰, 周路军, 朱翠英. 学校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497-504. |
[3] | 赵纤, 王志航, 王东方, 袁言云, 尹霞云, 黎志华. 贫困家庭儿童在青少年早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轨迹:性别及父母教养方式异质性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23-332. |
[4] | 李强强, 胡佳. 时间定价启动与主观社会阶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60-368. |
[5] | 雷晓玲, 赵冬梅, 杨文娇, 田晓红. 青少年家庭功能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6): 786-792. |
[6] | 王斯麒, 赵彬璇, 吴红, 刘伟. 婚姻质量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父母积极情绪表达和教养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3): 323-330. |
[7] | 唐蕾, 刘衍玲, 杨营凯. 亲社会行为的认知过程及脑神经基础[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3): 437-446. |
[8] | 马利, 王滔.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对家长亲职压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1): 126-133. |
[9] | 夏晓彤, 段锦云, 黄辛隐. 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3): 344-352. |
[10] | 姜振丽, 张明浩. 反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2): 275-287. |
[11] | 李倩倩, 姚力宁, 梁金军, 邢淑芬. 电视暴力对不同外倾性气质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差异化影响——“一般攻击模型”与“催化剂模型”的理论之争[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5): 545-554. |
[12] | 张云运, 刘思辰, 任萍, 牛丽丽. 学生学业和行为特征如何影响教师支持?来自个体和圈子层面的证据[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3): 318-328. |
[13] | 方建东, 常保瑞. 怀旧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3): 303-311. |
[14] | 侯芬, 伍新春, 邹盛奇, 刘畅, 黄彬彬. 父母教养投入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亲子依恋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4): 417-425. |
[15] | 王文超, 伍新春, 田雨馨, 周宵. 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1): 112-1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