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运用父母意识调查表分析探讨父母意识可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①父母的年龄对母性意识和父性意识有明显的影响,而父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对其父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②母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对其母性意识有明显的影响,而父亲的文化水平、职业对其父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③家庭中由不同的人来承担抚养孩子的职责,对父性意识和母性意识均有较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父母有明显的不同;④孩子的年龄和性别对总体的母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母性意识的某些构成因子;孩子的年龄对总体的父性意识没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父性意识的某些构成因子;孩子的性别明显影响其父亲的父性意识;⑤居住地不同对父母意识没有明显影响。
中图分类号:
[1] Maccoby,E.E.(1992).Th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8(6),1006-1017 [2] Newberger,C.M.(1980).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parenthood:Designing a descriptive measure.In R.L.Selman & R.Yando(Eds.).Clinical-developmental psychology,New direction for child development,No.7,(pp.45-67).San Francisco:Jossey-Bass. [3] Gerris,J.R.M.,Dekovic,M.& Janssens,J.M.A.M.(1997).The real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lass and childrearing behaviors:parents' perspective taking and value orientation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9,834-847. [4] Ambert,A.M.(1992).The Effect of Children on Parents.NY:The Haworth Press,Inc. [5] 桑标、唐剑:父母意识的结构与内涵初探,心理科学,2000年第3期(待发表). [6] 桑标、缪小春:中日母亲对幼儿行为的期望及母性意识的比较,学前教育研究,1993年第2期.19-22. [7] 陶沙、林磊: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3期,40-46. [8] Parling,N.& Steinberg,L.(1993).Parenting style as coatext:an integrative model.Psychological Bulletin,Vol.113,No.3,487-496. [9] Russell,A.(1997).Individual and famil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others' and fathers' positive paren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1(1),111-132. |
[1] | 邱依雯, 娄熠雪, 雷怡. 青少年抑郁:基于社会支持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2): 288-297. |
[2] | 陈璟. 老年人自我忽视研究:现状与展望[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3): 377-384. |
[3] | 雷雳. 青少年“网络成瘾”探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5): 554-560. |
[4] | 庞维国. 教学实验中的处理忠实度[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3): 322-328. |
[5] | 庞维国. 教学实验中的处理忠实度[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3): 322-328. |
[6] | 庞维国. 教学实验中的处理忠实度[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3): 322-328. |
[7] | 林丹华, 杨阿丽, 王芳, 张琢诗. 工读学校学生的物质滥用行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 25(4): 101-108. |
[8] | 李辉, 刘倩倩, 方晓义, 蔺秀云. 云南省大学生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23(3): 56-61. |
[9] | 宋广文, 魏淑华.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22(1): 80-86. |
[10] | 禹玉兰, 郑希付. 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1(3): 99-103. |
[11] | 刘翔平, 刘雪梅, 齐建芳.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15(1): 13-17. |
[12] | 邹泓.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2): 39-44. |
[13] | 张登印, 俞国良, 沃建中, 吴安春. 大学教师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12(4): 41-44,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