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120名5~7岁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捐献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有显着差异;(2)幼儿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其分享行为之间的相关没有显着意义;(3)角色采择能力与其捐献行为有一定相关,角色采择能力强的被试有更多的捐献行为。
[1] Gustavo Carlo.George P.knight·Nancy Eisenberg & ken J.Rotenberg (1991)."Cognitive Processes and Prosocial behaviors Among children; The Role of Affective Attributions and Reconciliation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27.No.3.156-461. [2] 方富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简介",《心理学动态》1986年第一期,第10-16页. [3] 李丹、李伯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9年第五期,第6-11页. [4] P.H.墨森.J.J.唐杰,1199.年中译本.《儿童发展和个性》.第381-388页. |
[1] | 储月, 刘希平, 徐慧, 唐卫海. 儿童社会分享型提取诱发遗忘的发展特点[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153-159. |
[2] | 刘艳春, 邓玉婷, 张曦. 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的分享行为:心理理论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160-168. |
[3] | 张文洁, 范增, 黎蕾, 刘毅, 钟毅平. 接受对象的常规行为与资源需求对5~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4): 465-472. |
[4] | 郑显亮, 陈慧萍, 王雪, 鲍振宙. 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阶层的影响:一项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3): 333-341. |
[5] | 郑显亮, 谢方威, 丁亮, 王雪. 社会阶层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2): 182-189. |
[6] | 孙聪慧, 赵春黎, 王圣龙. 眼睛线索下公我意识启动对利他行为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3): 283-288. |
[7] | 丁子恩, 刘勤学. 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自尊与公我意识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2): 175-183. |
[8] | 杨欣欣, 刘勤学, 周宗奎.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感恩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2): 183-190. |
[9] | 刘勤为, 徐庆春, 刘华山, 刘勤学. 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4): 426-434. |
[10] | 刘勤学, 陈武, 周宗奎.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性别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6): 685-693. |
[11] | 郝嘉佳, 陈英和. 小学儿童分享的发展及反馈信息的促进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6): 641-647. |
[12] | 李文辉, 李婵, 沈悦, 但菲. 大学生共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5): 571-577. |
[13] | 郑显亮, 赵薇. 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与希望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4): 428-436. |
[14] | 郑显亮. 现实利他行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1): 31-37. |
[15] | 赵欢欢, 张和云, 刘勤学, 王福兴, 周宗奎. 大学生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5): 478-4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