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与同辈群体交往也越来越多。小学高年级以后,同龄人的影响更加明显,开始逐渐取父母、教师而代之。同辈群体往往可以满足儿童个人的社会需要,它常常是儿童的主要参照系,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同辈群体对儿童的评价和态度,是儿童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反映了儿童在同辈群体中的人缘关系状况,为儿童的自我评价、自我意识的形成提供基础。同辈群体对儿童的态度、评价的客观状况对儿童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某种主观过程为中介而发挥作用的。学校班集体是儿童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同辈群体。本研究通过将班级成员对个体的态度与个体关于班级成员对自己态度的主观认知相对照,探讨个体对自己在班级中人缘关系的主观反映规律;在此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为教育工作者在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方面提出一些科学建议。
[1] J,G,Parker & S,R,Asher,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后期适应问题,心理发展与教育第2期,1989年. [2] 黄希庭等: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报,第4期,1984年. [3] 章志光等:个人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及其对品德影响的心理分析,心理学报,第2期,1982年.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