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 Vol.7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5~14岁儿童对亲社会行为认知的研究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1-7.  
    摘要1684)      PDF(pc) (2311KB)(567)    收藏
    问题的提出道德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水平。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虽然为确定儿童道德认知水平提供了一个基本构架,但不能具体反映儿童对各种道德现象的认知水平。因而,要深入了解儿童道德认知规律,必须对各种具体的道德认知现象进行研究。亲社会行为是道德行为的一种,儿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涉及道德评价、道德动机等方面。了解儿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我们解释许多儿童道德行为的机制,也可以为教育工作引导儿童开展合作、分享、援助等多种形式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0)
    2. 关于青年期自我评价开放性的研究
    申凤敏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8-15,7.  
    摘要1825)      PDF(pc) (2775KB)(435)    收藏
    自我评价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的判断。将这种判断真实地展现给他人的程度与范围,便是自我评价的开放性,它直接影响着人际间的互动与沟通。对自我评价开放性的发展研究有助于把握青年期自我的变化规律,这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尚无专门的研究。本文拟在借鉴国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从自我评价的内容、开放对象、年级、性别四个方面确认我国青年期自我评价开放性的基本特征,分析自我评价开放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青年期自我变化的动力性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 亲子关系研究模式的结构分析
    王坚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16-21.  
    摘要1735)      PDF(pc) (1445KB)(772)    收藏
    在儿童发展和家庭教育领域内,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一般指对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作用和规律的探讨与调查分析,该类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家庭交往,以及家庭教育的实质与效果,及其对儿童各方面成长的影响作用。我国近年来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使传统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激励着有关研究者的深入探讨。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内容日益丰富,研究的模式结构也日趋复杂。本文在博览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亲子关系研究的各类模式加以概括与分析,旨在揭示各类模式的特点与利弊,为广大研究者改进家庭关系研究的漠式与方法,提供某些思路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2)
    4. 二战后的美国发展心理学
    刘力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22-26.  
    摘要2337)      PDF(pc) (2547KB)(888)    收藏
    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在广泛领域中进行了许多重要研究。其中有重大影响的课题有:儿童教养技巧与父母——儿童间的相互作用,早期经验对人类和动物行为的影响,儿童智商与遗传因素,印刻与关键期,婴儿的实验研究,知觉与语言的发展,知觉学习,人格与性别角色的个体差异的发展,老年心理,垂死和死亡过程等。上述研究课题使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心理发展观上,从预构论、预定论和经验论转向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在理论倾向上,从行为主义倾向转向认知倾向;在研究方法上,从描述性常规研究转向实验研究;在研究领域上,从单纯的儿童发展研究拓宽到生命全程发展研究。本文拟围绕这些课题和转折对战后美国发展心理学作一简要述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国外简单加减法研究的进展
    李秀荣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27-30,21.  
    摘要1813)      PDF(pc) (2559KB)(715)    收藏
    从本世纪初开始,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就一直致力于儿童数学学习特别是加减法学习的研究(Buswell & Judd,1925),这项研究有两个目的,其一是丰富和发展普遍心理学的原理,其二是指导数学教学。由于加减法问题具有结构严谨、内容清晰、较少受其它知识影响的特征,因而人们常以它为研究材料,从中可以获得有关人类基本认知过程的规律性认识;另一方面,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最一致的目的都包含着教学。早期的研究是建立在将学习定义为外部环境的直接产物的基础上,大多数的研究都把注意力放在排列简单加减法作业的难度和描述影响解题行为的外部因素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社会测量法简介
    程曦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31-36.  
    摘要2502)      PDF(pc) (1703KB)(1436)    收藏
    近年来,随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特别是社会性交往研究日益受到各国儿童发展研究者的重视,社会测量法作为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儿童同伴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社会测量法作一简要介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9)
    7. 论跨文化发展心理学
    王亚同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37-42.  
    摘要1744)      PDF(pc) (2669KB)(571)    收藏
    跨文化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跨文化心理学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而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年龄的个体行为表现或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成果有助于解释人类行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有助干区别在文化依赖和文化独立两种情况下产生、发展的行为,还有助于揭示影响儿童如何仿效成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结构,宗教、经济状况等。跨文化发展心理学可以为社会科学和生理科学提供具体的证据以验证它们的理论假设或预测,这种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消除民族中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偏见,也可以促进普通心理学的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中小学生智力水平、性格类型与人缘关系的相关研究
    宋广文, 李寿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43-45.  
    摘要1798)      PDF(pc) (1218KB)(1044)    收藏
    在群体生活中,个体人缘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智力活动的进行及个性的发展。那么,影响一个人人缘关系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国内外有关性格类型的研究趋向于认为,内倾型的不善言辞,不善交际;而外倾型的较擅长言语表达,善于交际。善于交际是否就意味着人缘关系好呢?为此,我们对中小学生智力水平、性格类型与人缘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找到影响中小学生人缘关系的因素,并为改进对中小学生的人格教育提供初步的心理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4)
    9. 有关幼儿数能力研究资料三则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46-46.  
    摘要1445)      PDF(pc) (1549KB)(532)    收藏
    Gelman 根据她与同事的研究,提出婴幼儿计数的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分别是:〈1〉1-1原则(The one-one Principle)这条原则说明,幼儿在计数时是连续地把一个数字,而且是一个不同的数写安排给要计数的每一个项目。首先出现的项目为“1”,其次出现的为“2”,依次类推完成整个计数过程,在使用这条原则时要求,不能跳跃任何一个要计数的项目,也不能对一个项目重复计数,也不能重复使用一个数字,而且在计数完最后一个项目时就应停止。研究发现2岁半到3岁的儿童对该原则可能有一些掌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
    吴昌顺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47-50,26.  
    摘要1430)      PDF(pc) (2502KB)(630)    收藏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lling)和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二十世纪兴起的心理保缝的重要学科,它们虽有区别,也有共性,都是通过心理学的方法(主要以言语商谈的程序进行)对轻度机能性心理失常的人咨询和治疗,使其情绪、人格或行为发生改变,达到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认识,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的目的。这门学科在我国历史很短,但近来也有蓬勃之势。然而在普教部门却远未引起重视,更谈不上有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保健的理论,许多尚处于自发阶段。因此有必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吸取我国古代和发达国家有关论著的合理部分,总结出一些科学的规律和方法,以指导青少年心理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小学儿童心理障碍状况调查和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周瑞明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51-54.  
    摘要1681)      PDF(pc) (2248KB)(844)    收藏
    孩子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缝全状态。”小学儿童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健康与否,对儿童身体健康、身体发育、精神文明和学习影响极大,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也极大。所以,重视和增进小学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发展、毕业心理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素质提高的一件大事,务必引起广大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6)
    12. 小学生创造才能培养的整体实验研究
    香厂路小学整体实验课题组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55-60,45.  
    摘要1395)      PDF(pc) (1814KB)(743)    收藏
    在“组织爆炸”、信息剧增、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和人类智力的今天,如何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才,以适应“三个面向”的要求,是时代摆在我们教育科研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当前教育改革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已把培养新一代的创造才能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不少学者已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探讨。我们在这方面也曾进行过一些基础理论研究。但是,由于该课题的复杂性和我国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开展该方面研究的时间较短,有许多问题都有待探讨和解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改善认知结构的一种方法—认知结构的工具丰富法
    哈里·帕索, 丁献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61-64,42.  
    摘要1737)      PDF(pc) (2612KB)(443)    收藏
    弗尔斯坦工具丰富法(FIE),是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哈达萨—维佐—卡那达研究所的勒文·弗尔斯坦及其同事所构思和设计的干预性课程。它在重建智弱儿童的认知结构、提高社会文化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潜力上,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学习潜力量表(LPAD)是测量个体学习潜力的创造性方法,它取代诊断性测验的静态目标,力求动态地测量个体的认知可变性,即通过学习引起变化的能力。学习潜力量表和弗氏工具丰富法,通过直接矫正已确定的认知缺陷,提供了探讨测量认知缺陷来源和改变落后学习者智力操作的方法。弗尔斯坦认为,在传统的智力测验上成绩不佳,是由于一系列的认知缺陷造成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沉痛悼念朱智贤教授
    《心理发展与教育》编辑部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1): 65-65.  
    摘要1848)      PDF(pc) (452KB)(857)    收藏
    国内外著名心理学家、中国共产党忠诚党员、从教62年的杰出教育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智贤先生,于1991年3月5日凌晨一时三十分因心性猝死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作为他的学生,我们的悲痛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朱智贤教授,字伯愚,江苏省赣榆人,1908年12月31日出生。1928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工作,写过许多儿童教育论著。1930年被保送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任心理学和数育学教师。1936年春,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帝国大学任研究员,并准备攻读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放弃攻读博士学位,毅然返回祖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行为责任判断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顾海根, 岑国桢, 李伯黍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1-6.  
    摘要1439)      PDF(pc) (2455KB)(862)    收藏
    自1985年起,我们在系统研究汉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对国内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跨文化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比较研究》(见《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第5期)报告了各族儿童在公正观、惩罚观和公有观发展方面的研究结果,本报告将对各族儿童对行为责任的道德判断发展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9)
    16. 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长期效应
    夏勇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7-13.  
    摘要2169)      PDF(pc) (2681KB)(1501)    收藏
    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将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但在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问题上,国内外许多发展心理学家一直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9)
    17. 影响中学生阅读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杨锦平, 傅安球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14-19.  
    摘要1627)      PDF(pc) (2623KB)(725)    收藏
    阅读中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除认知因素外影响阅读的各种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和人格特征等。对青少年阅读的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美国等西方教育界在七十年代初达到了鼎盛时期,但一般只停留在现象的阐释上;八十年代初,我国心理学界在“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的研究”等项目中涉及到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其内容仅以课外阅读的材料数量为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18. 气质与思惟品质的相关研究
    方晓义, 申继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20-25.  
    摘要1477)      PDF(pc) (2616KB)(708)    收藏
    在智力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非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活动的完成产生什么样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有关研究者的重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9. 皮亚杰的平衡模式
    C. 阿特金森, 熊哲宏, 李其维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26-29.  
    摘要2662)      PDF(pc) (1367KB)(677)    收藏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过程分析成同质的和连续的平衡过程,这种平衡过程导致异质的和非连续的平衡状态。所谓平衡状态就是皮亚杰的“结构”概念所意指的东西。平衡概念所涉及的不是关于发展的任何特殊阶段,而是关于从一种状态到一种状态的转变。从根本上讲,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就作用于这个系统的力或在系统之内的力来说,是具有某种均衡或稳定的系统。不具有维持平衡状态的任何机制的系统,可能是非常短命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
    20. 移情的测量指标
    M. L. Hoffman, 郭瑞媛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30-32,29.  
    摘要1775)      PDF(pc) (2075KB)(538)    收藏
    移情,是一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共鸣反应,是一个人(观察者)在观察到另一个人(被观察者)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下时,产生与被观察者相同的情绪体验。这种共鸣反应的能力依赖于一个人能否认知推理他人的情感状态;同时,唤起的共鸣反应又会为观察者提供内部信息,从而加强由认识推理得到的情感的含义。一般认为移情使人更容易意识到另一个人的需要,通过满足这个人的需要以平息自己的情绪,所以能促使亲社会行为发生。从60年代末国外对移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不同研究由于采用不同的移情测量指标,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此有必要总结一下移情的测量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3)
    21. 综合评价及综合预测的广义均方模型
    孙敦甲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33-39.  
    摘要1626)      PDF(pc) (2541KB)(619)    收藏
    在教育及心理领域内,经常遇到综合评价及综合预测的问题。例如,在对思维品质进行研究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迁移,一题多解及发散式解题三个项目的测验分数给出思维灵活性的综合评分;再如,在对能力进行研究时,我们根据学生现在的数学成绩以及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测验分数来预测其下学年的代数成绩;又如,在对学生评价教师的心理进行研究时,我们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和学识能力三个单项的评价来预测其教师总的评价,等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简述
    肖晓滢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40-42.  
    摘要1729)      PDF(pc) (1495KB)(1335)    收藏
    所谓自我控制,即指人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动、情绪以及其他各种活动,以符合完成某种活动目标的需要。从更高层次上看,它是组成意志行动的重要成分之一,没有人对自身的有效控制就不可能实现意志行动。同时,它本身又体现着人的意志,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相对独立的地位。它是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活动系统,既与人的需要、行动、情感、认识等活动相联系,又具体体现在这些心理活动之中,影响着它们的成败。现实生活中的人都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但具体到每个人的自我控制的表现却因事、因人而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4)
    23. 怎样使幼儿社会化
    李生兰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43-44,47.  
    摘要1964)      PDF(pc) (631KB)(642)    收藏
    社会化是使幼儿成为社会(比如幼儿园或班级的有用的)成员的过程。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帮助训练幼儿,促进其社会化进程。一.认识幼儿园和社会作用幼儿学习一些社会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使幼儿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而幼儿对社会工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模仿成人来进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24. 青少年逆反心理调查研究
    宋专茂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45-47.  
    摘要1668)      PDF(pc) (1711KB)(1075)    收藏
    逆反心理是被期望者对期望者的期望一概否定的心理对抗泛化现象,是对逆向行为之发生心理机制的一种总的概括。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进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4)
    25. 文摘卡
    魏红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48-49,25.  
    摘要1699)      PDF(pc) (1281KB)(651)    收藏
    1.成人与儿童交往选择的决定因素在成人的相互交往中,生理特征和态度的高度相似性、相同或相近的籍贯或种族、文化背景、受教育水平和价值倾向等是个体间相互吸引的重要决定因素。此外,研究表明,根据年龄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个人之间相互需要的程度、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能力水平,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成人间交往的选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弱智婴幼儿早期干预与矫治的研究
    孙静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50-55.  
    摘要1398)      PDF(pc) (1692KB)(924)    收藏
    弱智系指18岁以前发病,智力发育落后于正常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亦明显低下。弱智患病率较高,我国约为1.87%(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妇女与儿童》,1989年),用药物、手术等医疗手段对他们进行治疗难以收到理想效果。许多研究证明:教育和训练是提高弱智婴幼儿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其缺陷的有效途径,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训练更能在最大程度上防止残疾带来的不良后果。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已开展了一系列弱智婴幼儿早期干预的研究,并且在法律上对弱智婴幼儿受教育权利进行了规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学习低能学生的教育干预与教学方法
    E. B. 林奇, R. W. 刘易斯, 武杰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56-59.  
    摘要1390)      PDF(pc) (1743KB)(1004)    收藏
    对学习低能学生教育干预的目标是缩小他们能力与成绩之间的差距。过去和现在的绝大多数教育计划都是在不断探寻这一目标,为阅读、算术和语言艺术等基本技能提供矫治教学措施。学习低能学生的教师发现讲授基本技能是特殊教育教师最为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另外,有些教师还提出,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发展基本技能教学。阅读和数学教学固然应分配最好的教学时间,但是,语言艺术也是课程中的一重要部分。“学习低能者全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8)
    28. 中学生安排学习时间策略的调查研究
    陈红兵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60-64.  
    摘要1772)      PDF(pc) (2390KB)(949)    收藏
    中学生安排学习时间策略是学生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与时间的关系进行认识、体验和监控的一系列活动,它隐含于学习活动之中。其实质为学生元认知过程,即学生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已有的研究表明,学生元认知的发展是其学习能力提高的内在机制。而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的有关理论又指出,富于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中心成分,其中处理时间与学习任务的关系是计划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2)
    29. 《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白艾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2): 65-65,6.  
    摘要1997)      PDF(pc) (584KB)(931)    收藏
    这是一部讨论儿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专著,是作者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成果。本书初版于1979年,1988年修订后再版。这本书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四章,主要讨论了研究儿童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研究方法,研究原则和研究方向(第一章),并介绍了心理分析理论和人类学和行为遗传学的观点(第二章)。行为主义理论和现在颇为流行的社会学习理论,同时还对现代归因理论作了讨论(第三章)。认知发展理论(第四章)。这部分最大特色是对各种方法和各家理论的优点与缺点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简述思惟的心理结构问题
    朱智贤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1-5.  
    摘要1501)      PDF(pc) (1242KB)(846)    收藏
    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系统论的观点已经取代了原子论或还原论(整体是部分之和)、同一论(静态的形式分析)等旧的、初级的思想方法.任何事物都有其完整的不断运动发展的、矛盾统一的质的结构,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莫不如此.而这种系统论观点,正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科学中的体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31. 道德责任心的形成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
    吴靖, 季蘋, 潘秀丽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6-11.  
    摘要1604)      PDF(pc) (2519KB)(950)    收藏
    道德责任心是指个体在面临社会和道德问题时的参与意识和对困难的分担程度.它是由个体对与问题相关的道德规范的认知、情感及对行为的预期所决定的.责任心的水平是个体知、情、意、行及个性品质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责任心对道德性的各方面具有一种整合作用.作为品质动力系统的成份,责任心是一种具有一定抽象概括程度的道德动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81)
    32. 离异家庭儿童良好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董奇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12-18,33.  
    摘要1654)      PDF(pc) (2789KB)(900)    收藏
    关于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揭示了一些基本规律.目前,在我国,家庭离异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离异家庭儿童的增多给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帮助离异家庭儿童迅速地、良好地适应父母离婚造成的社会生活环境变化,以减少这些儿童因父母离婚这一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心理伤害及其后的消极影响,是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了解的向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9)
    33. 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特征的研究
    庞丽娟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19-28.  
    摘要1623)      PDF(pc) (2736KB)(1502)    收藏
    儿童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动因.它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对儿童的社会化、良好个性、品德、情绪情感的形成、积极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心理健康、能力、学习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该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6)
    34. 个体的专门化、集体的适应和环境变化的速度
    Sandor. B. Brent, 申继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29-33.  
    摘要1440)      PDF(pc) (2030KB)(522)    收藏
    在高级有机体发展史和低级有机体发展史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对于我们理解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和“代沟”问题都会有所启发,所以探讨这一问题对当代发展心理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维特根斯坦论克勒关于人工智能的基础
    S. J. 尚克, 汤潮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34-39.  
    摘要1294)      PDF(pc) (1507KB)(487)    收藏
    维特斯根坦关于思维的评论在他的心理哲学著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他一般都不点名指出反对的对象,字里行间却常常透露出对内省主义、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影射.这使我们看到:即使维特根斯坦在心理学的领域没有广读博览,他对当代思维心理学辩论中的主要立场还是很清楚的.因此他引导我们讨论心理学的基本教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方法
    王耘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40-44.  
    摘要1464)      PDF(pc) (2444KB)(831)    收藏
    心理学研究是通过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了解人类的经验,研究方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心理科学发展的基础,实际上,方法学研究的发展与具体学科知识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没有方法学的进步,就没有学科的发展.一方面,方法学的局限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客观认识.例如,社会关系是双向影响的,但如果研究者无法确定在交往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以及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的行为影响另一个人的行为的实质,也就无法研究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深入的科学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性也限制了研究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37. 儿童电视注意的研究方法
    张令振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45-48.  
    摘要1324)      PDF(pc) (2444KB)(700)    收藏
    注意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逐渐从理论走向应用,注意研究也逐渐从研究人为的实验刺激转向研究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并且针对研究对象和内容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的电视注意时常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5)
    38. 国外对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
    姜学清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49-51,44.  
    摘要1708)      PDF(pc) (1064KB)(994)    收藏
    国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经常辟有专章讨论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问题,下面将有关研究加以评述.一、社会处境不利儿童的特点及其原因社会处境不利是指这样一类儿童:他们在社会发展、调节和竞争中处于困难和痛苦的境地.社会处境不利儿童具有下述特点:第一,经济上贫穷.他们成长于除中层社会文化以外的各种文化和亚文化的环境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27)
    39. 中美儿童的家庭观—家庭情景绘画的比较研究
    吴昌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52-53.  
    摘要1333)      PDF(pc) (1901KB)(718)    收藏
    许多文献强调,研究绘画对于认识儿童的需要和内心冲突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Cumming,1986).过去,曾以文学领域绘画所反映的文化,社会内涵为材料作过一些研究.1966年丹尼斯(Dennis)曾以社会学观点来解释绘画,指出绘画产生的文化模式与价值观的差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文摘卡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1, 7 (3): 54-54.  
    摘要1226)      PDF(pc) (931KB)(428)    收藏
    元记忆是有关记忆的知识.Flavell 把元记忆看成是记忆的四个组成部分(起决定作用结构的能力、策略,非策略的知识基础和元记忆)之一.元记忆包括(但不仅限于)记忆的机制、有限性、困难和策略的知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