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数学成绩优秀学生与数学成绩不良学生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差异.结果表明:(1)数学自我效能与自我概念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着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2)数学成绩优秀生和不良生在数学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上有着显着的差异,优秀生均高于不良生,进而可以推断两者的水平差异是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 A.Bandura:Self-efficacy:Toward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191-215
[2] 郭占基、赵娟: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动机与功效的研究动态,心理科学,1992,78(4):59-62 [3] D.H.Schunk:Effects of Efforts Attributional Feed-back on Children's Perceived Self-efficacy and Achieve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2,74(4) 548-556 [4] D.H.Schunk:A bility Versus Effort Attributional Feedback:Differential Effcts on Self efficacy and A chieve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3,75(6),848-856. [5] B.Norwich:Self-efficacy and Mathematics A chievement:A Study of Their Rela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7,79(4):384-387. [6] P.R.Pintrich,E.V.De Groot:Motivation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 cademic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82(1);33-40 [7] 何先友:外部评价行为对学业成绩不良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现代小学教育,1993年专刊;第104-107页 [8] 刘晓明、郭占基、王丽荣:成就动机、自我概念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心理科学,1991.70(2):18-21 [9] 高建江:班都拉论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发展,心理科学,1992,80(6):第39-43页 [10] 郭占基、何先友:自我效能理论与教学实践,心理科学,1993,16(2):第109-110页 [11] 周国韬、戚立夫:人类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班都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述评,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1988,16(4):第38-44页 |
[1] | 刘志国, 齐冰, 李亚平, 王润洲, 崔佳, 宋耀武. 成就目标定向在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基于内/外参照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68-76. |
[2] | 徐嘉, 谢宝国. 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性别与性别平等观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4): 584-591. |
[3] | 吴漾, 武俐, 牛更枫, 陈真珍, 刘丽中. 微信朋友圈使用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负面社会比较和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4): 486-493. |
[4] | 赵旭, 彭茂滢, 杨娟. 内隐品质/外貌自我概念对内隐自尊的预测—性别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 36(3): 296-303. |
[5] | 张婕, 黄碧娟, 司继伟, 官冬晓. 乡镇小学生的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4): 453-460. |
[6] | 孟男, 王玉慧, 雷雳. 自拍照编辑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积极反馈与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6): 751-758. |
[7] | 庄鸿娟, 刘儒德, 刘颖, 王佳, 甄瑞, 徐乐. 中学生社会支持对数学学习坚持性的影响:数学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3): 317-323. |
[8] | 罗云, 陈爱红, 王振宏.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学业倦怠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1): 65-72. |
[9] | 陈晓惠, 石文典. 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交叉滞后分析:符合交互影响模型,还是发展观?[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1): 81-88. |
[10] | 陆凤英, 汤永隆, 曹梦露, 刘晓军. 儿童虐待与戒毒动机: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30(5): 527-532. |
[11] | 刘立立, 缴润凯. 自我概念、自立人格与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 29(3): 327-334. |
[12] | 纪林芹, 张迎春, 张良, 赵树娟, 张文新. 气质、父亲教养与青少年早期个体的一般自我概念[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6): 595-602. |
[13] | 刘娟, 陈亮, 纪林芹, 王姝琼, 张文新. 童年晚期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儿童的自我概念[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4): 412-416. |
[14] | 姜金伟, 姚梅林. 学业自我概念对技工学生学校投入的影响——群体内部认同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 27(1): 59-64. |
[15] | 陈福侠, 张福娟. 工读学校学生同伴依恋、自我概念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1): 73-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