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行为观察(儿童与同伴的一对一游戏)、同伴提名和教师评估,探讨心理理论发展与儿童日常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52名4~5岁的学前儿童参与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岁以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敏感”和“交往表达”两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3)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整体上与同伴提名、教师评估相关不显著,但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紧密的关系。我们推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通过影响亲社会行为间接指导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同伴交往与同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
[1] 陈英和,姚端维,郭向和.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22(3):56-59. [2]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儿童早期"心理理论"发展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心理科学,2000,23(4):399-403. [3] Flavell J.Cognitive development:Children's knowledge about the mind.Annual Review ofPsychology,1999,(50):21-45. [4] 桑标,缪小春,陈美珍.幼儿对心理状态的认识.心理科学,1994,17(6):328-333. [5]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程式知识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关系.心理学报,2002,34(6):596-603. [6] 邓赐平,桑标,缪小春.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般认知基础-不同心理理论任务表现的特异性与一致性.心理科学,2002,25(5):531-534. [7] 桑标,马丽雳,邓赐平.幼儿心理状态术语的运用与心理理论的发展.心理科学,2004,27(3):584-589. [8] Astington J W.Language and metalanguage in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ind,in Janet W.Astington (Eds.),Minds in the Making (pp.267-284),Oxford UK: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0. [9] 刘明,邓赐平,桑标.幼儿心理理论与社会行为发展关系的初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39-44 [10] Peterson C C,Siegal M.Mindreading and moral awareness in popular and rejected preschoolers.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2002,(20):205-224. [11] Slomkowski,C.et al.You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other people's beliefs and feeling and their connected communication with friend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6,32(3):442-447. [12] Brown J R.et al.Why talk about mental st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ldren's with friends,siblings,and mothers,Child Development,1996,(67):836-849. [13] Hughes,C,Dunn,J.Understanding Mind and Emotion: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With Mental-State Talk Between Young Friend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6,34(5):1026-1037 [14] Badenes L,Estevan R,Bacete F.Theory of mind and peer rejection at school.Social Development,2000,9(3):271-283. |
[1] | 刘艳春, 邓玉婷, 张曦. 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的分享行为:心理理论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160-168. |
[2] | 王艳辉, 沈梓锋, 赖雪芬.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意志控制和越轨同伴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2): 248-256. |
[3] | 田惠东, 张玉红, 孙昊翔, 李瑛, 哈尼夏. 师生关系对智力障碍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 40(1): 44-54. |
[4] | 陈传锋, 葛国宏, 卢丹凤, 岳慧兰. 祖辈协同教养与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关系:亲子依恋与祖辈同住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 39(1): 21-30. |
[5] | 严益霞, 刘颜蓥, 丁芳. 心理理论与社会互动方式对初中生社会善念发展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4): 485-494. |
[6] | 葛国宏. 成人依恋与心理理论的关系:认知融合与经验性回避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2, 38(2): 223-235. |
[7] | 肖雪, 刘璐, 刘丽莎, 徐良苑, 张旭然, 李燕芳. 内群体偏爱与儿童基于贡献的分配公平性:心理理论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1, 37(4): 498-507. |
[8] | 王笑楠, 郝洋, 苏彦捷. 竞争和合作对学龄前儿童分配模式的影响: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4): 385-392. |
[9] | 刘玲玲, 田录梅, 郭俊杰.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2): 210-218. |
[10] | 田录梅, 刘玲玲, 袁竞驰, 单楠, 吴云龙.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能力与不良同伴交往的序列中介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3): 361-368. |
[11] | 王冰, 田录梅, 董鑫月.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消极冒险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 34(2): 146-154. |
[12] | 宋明华, 陈晨, 刘燊, 李俊萱, 侯怡如, 张林.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越轨同伴交往和自我控制的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6): 675-682. |
[13] | 田录梅, 吴云龙, 袁竞驰, 单楠, 刘璐. 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1): 76-84. |
[14] | 侯珂, 张云运, 骆方, 任萍. 邻里环境、父母监控和不良同伴交往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 33(1): 85-94. |
[15] | 苏斌原, 张卫, 苏勤, 喻承甫. 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为何事与愿违?——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 32(5): 604-613. |
|